在線客服
客服熱線
13803126616
客服組:
在線客服
玉米灰斑病的防治
【摘要】:
玉米灰斑病發生在玉米生長中后期,由植株下部葉片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,常導致葉片產生大量病斑而枯死,造成產量損失,減產可達10%。
病害主要為害葉片,也侵染葉鞘和苞葉。發病初期,在葉片上出現淺褐色病斑,逐漸變為灰色、灰褐色或黃褐色,有的病斑邊緣為褐色。病斑沿葉脈方向擴展并受到葉脈限制,兩端較平,田間濕度高時,在病斑兩面產生黑色霉層。在感病品種上,病斑密集,常相連成片而造成葉片枯死?;野卟∫跃z體在病殘體上越冬,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。病菌在病殘體上可存活7個月,但埋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的病菌則很快喪失生命力。在免耕地塊玉米發病重,這與田間遺留病殘體多、越冬菌源數量大有關。病原菌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。
防治方法:防治策略是采取“種植抗病品種為主、藥劑防治為輔”的綜合防治措施。經過抗性鑒定,目前較為抗病的品種是農大108、農大951、鄭單7號等。在栽培管理上,要合理輪作、合理密植、加強管理,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;在發病初期用80%A式多菌靈30克/噴霧器水噴霧防治。